August 2007 | thebereancall.org

August 2007

親愛的戴夫亨特︰ 我對你和麥馬漢所傳講的一切課題和真道感到極之振奮,我們所需要的導師,必須牢牢地建基於耶穌基督,別無他靠,因為凡以別物為依靠的,都是〔屬靈上的〕行淫。( WM,來自澳洲的電郵) 親愛的「庇哩亞人的呼聲」︰ 我曾躍躍欲試地到訪你們的網站,當我鍵入「thebereancall.com」時,我就會被引導至「Search the Scriptures」網站。我認為他們這樣試圖搶奪你們的名聲,實在十分不應該,我要記著正確的網址是「thebereancall.org」。(EM,電郵) 親愛的戴夫亨特︰ 多謝你撥冗研究相關題材和寫成《What Love Is This?》 (編案︰此書旨在指出加爾文神學的錯謬之處)一書。……雖然我從未對加爾文的五大教義表示完全同意,但我不知道自己所學的道理有多少已滲入加爾文色 彩,……這影響我在基督裡的安穩之心,也影響我對家人得救的盼望。……我有時會對自己的禱告加入這樣的想法︰「若那人不被神列入名單之中,你的祈禱有甚麼 意思呢?」……加爾文的預定論引導人相信類似印度教的命運主義,為怠惰的靈性生命找個堂而皇之的藉口。當我在網誌中提及我讀過此書,以及這書如何影響我的看法時,我就被一名支持加爾文主義的網友以最高傲的態度稱為「另一名被戴夫亨特錯誤的神學所毒害的受害者」。戴夫亨特,當我長大之時,我希望能像你和你太太Ruth一般──Ruth曾在一次聚會中以主婦和母親的身份鼓勵我。我知道我應該怎樣做──我寧願堅守立場,不惜被人唾棄,也不願為著感受那虛假的愛心而不作表態。(CD,電郵) 親愛的戴夫亨特及「庇哩亞人的呼聲」同工︰ 大約一個星期之前,有一間全國性的新聞電台正在討論公立學校的敗壞和暴力情況(低至五年級),並探討成因何在。不久之後,他們提及缺乏紀律和電視暴力,並討論「自尊心低落」是不是其中一個因素!這個「世界」正與神的真理對質,「……叫人無可推諉」(來自MT的GT) 你們好︰ 我剛剛讀畢〔戴夫亨特所著的〕《瑜珈及基督的身體》( Yoga and the Body of Christ )……。我有兩個孫女參加了當地的小童群益會活動,他們的時間表上有一項令我極之心寒的活動──「SHAKTI武士」,……旨在「透過這個以電腦為本的遊戲,勝過紛亂和惡魔」。我向她們指出這些材料究竟是甚麼一回事(根據《以弗所書》六12),並解釋他們要遠離此活動……。我亦將這些材料帶給我們的「大學與就業」查經小組……。這些年青人都受了很好的教導,但我看見他們中間有人質疑瑜珈和武術的危害,他們認為這不是魔鬼藉以作工的「假面具」。(BW,電郵) 「庇哩亞人的呼聲」︰ 請 從你們的訂閱名單中剔除我的名字,你們的月刊竭力地按照聖經,指出你們認為別人出錯的地方,但我看見的只有指控,卻不見有足夠的資料,使我得知你們照著聖 經所站的立場。根據你們的書刊,我認為你們既不在月球之上,也不在太空之中,……我亦不見得這些書刊乃是以完全的真理根基為基礎。這就像你們飛快地指出別 人的眼裡有污點,儘管我不能指出你們的眼中有梁木。我們只有一位審判者,祂快來了,一個分裂的家,在祂還未回來之時必然站立不住;而那些將其信心建於沙土 上的人,很快便會感到詫異。(WI的囚犯JS)Read more
letters
當井漸漸乾涸時…… 當我於15年 前舉家遷往俄勒岡州中部,幫助戴夫亨特弟兄創立《庇哩亞人的呼聲》時,我買了一間要依賴水井供水的屋子。住在這片沙漠高地之中,這井成了我生活中的重要部 份。井裡的水清純涼快、清澈無比,長長的岩石將其中的雜質去除淨盡,我很歡喜用這樣的水來洗臉提神。即使在最炎熱的季節,它的供應仍源源不絕。 但我的心中不時浮現出一個叫我十分恐懼的問題,就是︰若那井有一天乾涸了,怎麼辦?當我看見自己身處的社區正在急速發展,並知道原來挖井(無論是向下挖深抑或另覓源頭)所費不菲(每小時至少500美元,而且不一定掘到水源),我就越來越擔心那井有一天真會完全乾涸。 無獨有偶(或許不是),當我於數天之前開始讀《約伯記》時,我的井開始乾涸了。 翌日,當我聽見水位低過井泵位置這個壞消息時,我思想那一直縈繞心中的一節經文︰「因我所懼怕的臨到我身」(伯三25)。 從這個近期的經歷中,我學會了一些寶貴的功課,或許能藉此激勵他人︰(1)我們心中所懼怕的事,差不多每一次都遠較事實惡劣,這正是我們要「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林後十5)的其中一個原因。(2)相信神,並不保證某些事情不會發生,卻保證神會按照其榮耀來安排一切,並要使我們成長和得福。(3)當我看見神按著我們的景況行事時,就明白喝井水根本不能與喝靈磐水相比(林前十4)。 總幹事 T.A. 麥馬漢Read more
tbc notes
親愛的戴夫亨特︰ 我對你和麥馬漢所傳講的一切課題和真道感到極之振奮,我們所需要的導師,必須牢牢地建基於耶穌基督,別無他靠,因為凡以別物為依靠的,都是〔屬靈上的〕行淫。( WM,來自澳洲的電郵) 親愛的「庇哩亞人的呼聲」︰ 我曾躍躍欲試地到訪你們的網站,當我鍵入「thebereancall.com」時,我就會被引導至「Search the Scriptures」網站。我認為他們這樣試圖搶奪你們的名聲,實在十分不應該,我要記著正確的網址是「thebereancall.org」。(EM,電郵) 親愛的戴夫亨特︰ 多謝你撥冗研究相關題材和寫成《What Love Is This?》 (編案︰此書旨在指出加爾文神學的錯謬之處)一書。……雖然我從未對加爾文的五大教義表示完全同意,但我不知道自己所學的道理有多少已滲入加爾文色 彩,……這影響我在基督裡的安穩之心,也影響我對家人得救的盼望。……我有時會對自己的禱告加入這樣的想法︰「若那人不被神列入名單之中,你的祈禱有甚麼 意思呢?」……加爾文的預定論引導人相信類似印度教的命運主義,為怠惰的靈性生命找個堂而皇之的藉口。當我在網誌中提及我讀過此書,以及這書如何影響我的看法時,我就被一名支持加爾文主義的網友以最高傲的態度稱為「另一名被戴夫亨特錯誤的神學所毒害的受害者」。戴夫亨特,當我長大之時,我希望能像你和你太太Ruth一般──Ruth曾在一次聚會中以主婦和母親的身份鼓勵我。我知道我應該怎樣做──我寧願堅守立場,不惜被人唾棄,也不願為著感受那虛假的愛心而不作表態。(CD,電郵) 親愛的戴夫亨特及「庇哩亞人的呼聲」同工︰ 大約一個星期之前,有一間全國性的新聞電台正在討論公立學校的敗壞和暴力情況(低至五年級),並探討成因何在。不久之後,他們提及缺乏紀律和電視暴力,並討論「自尊心低落」是不是其中一個因素!這個「世界」正與神的真理對質,「……叫人無可推諉」(來自MT的GT) 你們好︰ 我剛剛讀畢〔戴夫亨特所著的〕《瑜珈及基督的身體》( Yoga and the Body of Christ )……。我有兩個孫女參加了當地的小童群益會活動,他們的時間表上有一項令我極之心寒的活動──「SHAKTI武士」,……旨在「透過這個以電腦為本的遊戲,勝過紛亂和惡魔」。我向她們指出這些材料究竟是甚麼一回事(根據《以弗所書》六12),並解釋他們要遠離此活動……。我亦將這些材料帶給我們的「大學與就業」查經小組……。這些年青人都受了很好的教導,但我看見他們中間有人質疑瑜珈和武術的危害,他們認為這不是魔鬼藉以作工的「假面具」。(BW,電郵) 「庇哩亞人的呼聲」︰ 請 從你們的訂閱名單中剔除我的名字,你們的月刊竭力地按照聖經,指出你們認為別人出錯的地方,但我看見的只有指控,卻不見有足夠的資料,使我得知你們照著聖 經所站的立場。根據你們的書刊,我認為你們既不在月球之上,也不在太空之中,……我亦不見得這些書刊乃是以完全的真理根基為基礎。這就像你們飛快地指出別 人的眼裡有污點,儘管我不能指出你們的眼中有梁木。我們只有一位審判者,祂快來了,一個分裂的家,在祂還未回來之時必然站立不住;而那些將其信心建於沙土 上的人,很快便會感到詫異。(WI的囚犯JS)Read more
letters
〔《新聞週刊》2007年6月18日,作者Sharon Begley〕︰當某些專門用來醫治嚴重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或抑鬱)的藥物產生嚴重的副作用(例如作嘔、體重增加、視覺矇矓或性冷感等)時,沒有人會覺得這是甚麼一回事。但只有少數尋求心理治療的病人,明白到可能連說話都帶有危險──治療師則不會急於將之告訴他們。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要求樽裝藥物附有安全及效用證明,但出自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家口中的療法則不在此限。一方面治療師對應否單單使用通過嚴格科學療效證明的療法而爭持不下,另一方面他們大部份都忽略了一些更基本的問題。Emory大學心理學教授Scott Lilienfeld表示︰「對於有害療法的問題,心理學界沒有太大的興趣。在那些通過測試的心理療法之中,大部份都曾至少為某些病人帶來害處。」 這 種不聽先賢說話的心態,反映出人們假設心理治療是無害的(即是在最差的情況下)。事實上,這種幼稚的信任應當完全摒棄──所謂「記憶恢復」療法產生假的記 憶(通常是童年時被性虐待),對家庭造成破壞。即使有文獻證實的治療風險足以彙集成小書一本,但那本被譽為臨床心理學家聖經、厚達821頁的《心理療法及行為治療手冊》(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Therapy),卻只用兩頁半的篇幅來探討其不良後果。 舉例而言︰「壓力事後輔導」(stress debriefing)乃專為曾經歷或目睹創傷的人士而設,以防他們出現「創傷後壓力症 」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症狀。治療師會在歷時三至四小時的小組會面中,推動病人討論和「處理」他們的感受,並推動他們仔細形容他們所經歷或目睹的一切。根據對照研究,在那些接受過「壓力事後輔導」的人士之中,有很多較自行處理創傷的人士擁有更嚴重的PTSD症狀,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斷重演創傷,繼而阻礙了自然康復。例如接受過「壓力事後輔導」的燒傷患者,經過了十三個月後,較沒有接受過心理治療的患者擁有更嚴重的PTSD症狀;經歷過撞車意外而又接受過該輔導的人士,經過了三年後,較沒有接受過有關輔導的人士對乘車更焦慮。 專為「 解離性身份疾患 」(dissociative-identity disorder)(前稱「 多重人格疾患」 ,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而設的心理治療,蘊含更大的風險。有些治療師相信,對這些破碎的心靈來說,最能幫助他們的療法就是透過催眠,將其隱藏的身份(稱為「第二個我」)活現出來,或是協助這些「第二個我」互通信息而將之活出來。很不幸的是,Scott Lilienfeld在一篇發表於《 心理科學透視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的文章中表示,很多「第二個我」促成了「自殘行為、自殺嘗試,以及言語和身體上的攻擊行徑」。此外,那些標榜「隨時與『第二個我』見面」的方法,很容易就會在心志薄弱的病人心中產生「第二個我」。Scott Lilienfeld表示︰「當越來越多『第二個我』出現時,病人要歸回獨一身份便會越來越難。」當人接受治療的年期越長,便會有更多「第二個我」出現,可見「很多甚至絕大多數的『第二個我』,不過是治療師不經意地提出來的意見而已」。「當心,不要叫身體的情況再壞下去」這句話,實在太輕率了。 我們很少人需要為「 多重人格疾患」尋求治療,但人人都會經歷憂傷──專為喪親而設的輔導卻未必每一次都是好的。在 2000 年 進行的一次研究顯示,在每十個喪失至親的人士當中,有四個的情況相信會因為沒有接受過傷痛輔導而更見好轉(這是與其他隨機編入「非治療小組」的病人作一比 較而得出的結果)。這情況對那些經歷一般傷痛的人士來說尤其明顯。在這類個案中,輔導有時會將傷痛延長和加深,較那些自行處理傷痛的人帶來更多憂傷和焦 慮。 聖塔克萊拉大學 ( Santa Clara University)心理學家Dale Larson認為40%這個數字很有可能是誇大了,但對於Scott Lilienfeld估計10%至20%接受心理治療的人士被治療所傷害,他卻表示同意。即使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也承應有極多臨床心理學家施行「心理騙術」(psychoquackery)──這名詞是由Scranton大學心理學家John Norcross發明出來的。倘若我們對心理治療推行食品和藥品管理局級數的監管措施(儘管這做法有困難,尤其是心理治療的成效乃視乎治療師而定),「市面上就不會再出現『非主流療法』了」。 究竟「非主流」是何等非主流?按百份比而言,可說是十分之非主流。可是有數以萬計的人士,正接受帶有潛在風險的治療。藥物Vioxx早已被回收。接受風險高的心理治療之人士,肯定不會人人遭殃,正如服用Vioxx的人不是每一個都會患上心臟病。但心理治療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很少病人知道原來「只是說說話」都可能對精神健康構成危害。 〔我們的補充︰上述一切可同樣應用於所謂「基督教心理學」。〕Read more
news alert
問︰ Mart De Haan於《每日靈糧》07年6月號的「Been Thinking About It」專欄所發表的文章(隨函附上),使我想到很多嚴重的問題。據他看來,馬太在其著作中聲稱某些預言得以應驗,似乎是不對的,仿如聖靈使他書寫錯誤的東西一般!我希望知道你的看法。 答︰ 撇 除標題(「沒有應驗的預言」)和首頁的簡介之外,這畢竟是一篇好文章。雖然作者沒有全盤否定聖經的預言,但他認為,基督徒一直引用以證明聖經的實在,或證 明基督就是彌賽亞的「預言」,其實大多數都不是預言,因而叫讀者感到疑惑。他認為,多個世紀以來相信這些預言的信徒,都是錯的,使他的意見鶴立雞群! 文 章的引子部份實在叫人感到困惑︰「當我成長之時,我聽見人說信耶穌其中一個最有力的原因,就是祂應驗了數以百計的舊約預言。多年後,我開始質疑這些預言的 出處。每當我親身翻查出處資料,便發現這些經文的內容一般都很迷糊,以過去式來書寫,而且它們所提及的均是歷史上的人物,而不是將來的彌賽亞。」 當然,很多預言都不直接自命為預言,以逾越節為例,它既是以色列人的歷史事件,亦具有預言的意味,將基督預表為神的羔羊,將要為世人之罪而死。亞伯拉罕預備將以撒獻為祭是一件歷史事件(創二十二1~14),其表達方式不帶預言成份,但它卻預告了大約2,000年之後,父神將於這座摩利亞山上獻上祂的愛子。亞伯拉罕的僕人為以撒覓妻(創二十四),將聖靈為基督尋覓新婦這幅圖畫,美麗地描繪出來。將銅蛇掛在曠野的杆子上(民二十一5~9),讓凡被毒蛇咬傷的民眾一望就得醫治,這個故事清楚地預告了那為世人之罪而身懸十架的基督。基督也曾這樣說︰「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約三14~15) De Haan不會反對以上的預言解讀。其實他做得很好,因為他指出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大部份片段均預告了基督的降生、生平、事奉、死亡和復活。倘若他能刪除那段充滿疑惑意味的引子部份(驟眼看,它仿似出自不信者的手筆),就最好不過了。(不過,該專欄現已刊載於最新的《Been Thinking About》叢書之中。) 在眾多預言之中,他只舉出了一個他認為不合格的例子︰「馬太說這事〔即是年少的基督被約瑟和馬利亞帶到埃及,及後被帶回以色列〕之發生,『是要應驗主藉先知所說的話,說︰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但究竟預言的成份何在?馬太所引述的,似乎是先知何西亞的話〔十一1〕,但按照背景,何西亞當時所指的乃是以色列國昔日誕生的情況,而不是將來之彌賽亞的誕生。」 他錯了,其實該段經文既有過去的意思,也有將來的意思。以色列被稱為神的「長子」,但從來沒有被稱為祂的兒子。聖經凡提及神的兒子,均是指著〔只能指著〕彌賽亞而說。例如保羅告訴我們,「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詩二7)所指的,乃是基督的復活(徒十三33)。「當以咀親子,恐怕他發怒」(詩二12),絕不是指著以色列而說;「以色列」也絕不是「他名叫甚麼」(箴三十4)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情況亦可應用於「有一子賜給我們」(賽九6)這句經文,這裡唯一所指的,就是永生神的兒子親身成為人。尼布甲尼撒王看見火焰中有四個人行走,因而驚歎道︰「那第四個的相貌,好像神子」(但三25)!如此明確的用詞,只能指著彌賽亞而說,可見這是個實實在在的預言。所以De Hann說「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是指以色列,顯然是有問題的。 De Hann在形容馬太(也暗指全本聖經)時所說的話,後果更不容忽視。他認為,馬太說「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這句話預告了《馬太福音》二章12~15節所記載的事情,是有問題的,然後他暗示還有其他未能在此引述的「錯謬」︰「馬太所寫的福音書,多次聲稱預言得著應驗,但我們或許大多數都同意,這些內容根本沒有明顯的預言成份。」難道每當我們不表同意之時,就斷定馬太出錯?! 非也,錯的是De Haan。更糟糕的是,他若非指控馬太及其他聖經先知所寫的部份內容沒有聖靈默示,就是指控聖靈本身出錯,以致祂所默示的聖經於某些地方出錯。我們只能假設他根本不知自己所說的是甚麼。 問︰ 當神創造天地時,一切都是好的,因此地獄那時不會「位於地裡頭」,乃是於亞當犯罪後方才形成。在那毫無罪惡的新創造中,地獄也肯定不會設於地裡頭,那麼火湖究竟位處何方? 答︰ 我們不知道火湖的位置。若我們對那些聖靈認為不宜放進聖經的內容妄作猜想,恐怕我們會浪費時間,亦有嚴重出錯的機會。 住在地獄或陰間的,乃是不帶驅體的靈魂,因此他們沒有任何形態或「位置」可言,他們在永恆裡也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至於為何某些經文似乎告訴我們地獄「位於」地裡頭,這實在超乎我的理解範圍。 這種說法,可能是與經常被形容為在上的「天堂」作一比對。地獄不會「位於」太空,乃存在於另一個我們現時沒法理解的領域。 我們毋須對我們範圍以外的事情妄作猜想,只需憑信心接受聖經便可。可以肯定的是,火湖不會設於新天新地中,因為魔鬼不能進到那裡。 問︰ (集 合多條問題)主不時將人分別出來,繼而嚴厲地對付他們。若有人常常撒好種,所收的卻是暴風,他的景況如何?若有人常常行義,但生活拮据,那又如何?以掃還 在母親肚腹中的時候並沒有犯罪,但即使還未誕生,神已經憎恨他,注定他要永遠受苦,卻賜福予詭詐的雅各。這樣的神還算美善嗎?我常常經歷苦痛,這些經歷證 明加爾文的預定教義是對的。我多年來嘗試討神喜悅,但我從主所得著的只有咒詛,我有時想,為甚麼我還要繼續這樣嘗試。 答︰ 根本沒有人會蒙神引導去虐待你,藉以證明虛假的加爾文教義是真實的!我同情你的感受,但你是否看自己比神更公義? 你誤解了「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羅九13)這節經文。這經文並非「記於」《創世記》,乃是記於《瑪拉基書》一2~3︰「我 卻愛雅各,惡以掃……」。神在該處所指的並非雅各和以掃本身(加爾文教派就是如此錯誤地堅持這觀點),而是指他們的後代,即是以色列和以東。神恨惡以東, 是因為他們曾惡待以色列(神在以掃出生之前就知道這事)。祂卻因為曾向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許下不能撤回的承諾,因此祂繼續愛以色列,即使以色列做盡一切 惡事。 《創世記》二十五21~23引證《瑪拉基書》第一章的話。神對懷有雙生子孽子的利百加說︰「兩 國在你腹內;兩族要從你身上出來。這族必強於那族;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這裡所指的,很明顯不是雅各和以掃本身,而是指從他們而出的國和國民!若非如 此,這就成為假預言了。以掃從來沒有服事過雅各,但以東卻臣服於以色列民。聖經沒有指出神預定雅各上天堂、以掃下地獄!可見加爾文教義不但充滿錯謬,而且 誣蔑了神的性情!請放心,你並非從亙古以來便活在神的咒詛之下! 你現在有兩條路可選︰一是你繼續將你的「惡運」、事業和個人問題,歸咎於神沒有揀選你;另一條路就是你承認自己多年來一直從心裡謗瀆神和將自己的問題歸咎於祂,痛改前非,並開始承擔自己的責任。 你對神賜福給詭計多端的雅各甚表不滿,但聖經說以掃「輕看了他長子的名份」(創二十五34), 雅各卻甚珍重之。這兩位年青人無疑早已聽聞神從他們的祖父亞伯拉罕和父親以撒一直流傳下來的應許,就是他們的後裔要永遠繼承和居住在應許之地,以及彌賽亞 將生於他們其中的一個後裔,但以掃卻輕視這應許。再者,雅各必曾從母親口中,得知神曾對她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這必然是指雅各將要承受那福氣。以撒 也必曾透過利百加得知此事,因此他早知神在此事上的心意如何。 你一直以來敬拜和讚美主的方法是很值得推崇的,但對於那些要完完全全依靠祂的可憐人而言,這一切不過是祂配得的。我不知道你為何要經歷如斯試煉,我亦曾經歷過很多看似無望的試煉,卻獲益良多。你可以先讀一讀《申命記》八1~3,那裡神告訴以色列人祂在曠野引導他們,任他們飢餓口渴,為要使他們知道自己的內心如何。神希望驅使你歸回祂身邊,並希望你能在祂面前自卑,而不是將自己看作比祂更公義,並指責祂降禍於你和預定你下地獄。神絕不會這樣作;即使你曾有過這樣想法,也請你悔改!Read more
question and answer
基督的十字架是全世界最具革命性的事情……,它遠高於人的意見,一切的意見最終要來到十架前受審判。 ──陶恕 時常等候神的人,隨時預備回應的祂的呼召。他活出一個喜樂的生命,即使死亡隨時臨到,他也能輕鬆面對。 ──奧雲 費爾瑟姆 (Owen Feltham) 那些心繫天國的人,毋懼將腳踏在墳墓裡。 ──(Matthew Henry)Read more
quotable
永恆的眼光 戴夫亨特 全人類均從亞當和夏娃那裡繼承了一種敗壞的性情,就是一種很普遍的「屬地思維」。由於他們只懂依循這樣的思考邏輯,因此他們「以自己的名,稱自己的地」(詩四十九11), 仿佛他們在地上的日子不會有終結的一天。按照理性的角度而言,我們當然知道我們在世的年日很是短暫,但我們所思、所行卻未能將此實況反映出來。難怪摩西這 樣說︰「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意思就是︰真正明白這些日子其實十分短暫〕,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九十12) 我 們幻想我們能逃避死亡,或想我們總可以暫時避過如此厄運,直至某些嚴重疾病或意外,在毫無徵兆、毫無預告的情況下突然來臨。事實上,無論人的身體於這刻是 何等的健康,死亡總是懸差一線。由於我們不愛思想、不愛談論這個令人不歡的課題,這就證明摩西所說的話是對的。我們實在需要藉著神的說話來得著幫助,使我 們得以運用永恆的眼光,來看我們在世短暫的年日。 所羅門說︰「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七2) 但我們在現今的喪禮中,總看見美麗的花牌和聽見獻給死者的悼念言詞,這樣的喪禮似乎將「遭喪」的意味減至最低,好讓出席的親友避免提及這件難以啟齒的事 情。對我們自己以及他人而言,我們不得不思想一個事實,就是人一切的想望、地位、財寶和理想,均以死亡為終結,無一倖免。 人若忽略了聖經關乎「人生短暫」的教訓,他就活像一個愚拙人。即使 荷馬 ( Homer)也於公元前八世紀的《伊里 亞特 》(Iliad)這樣宣告說︰「死亡以成千上萬的型態縈迴於我們的頭上,無人能避。」死亡和出生都是人生之常事;人們以歡喜滿足的心情迎接生命的誕生,卻十分抗拒死亡,認為它掠奪了我們本來擁有的東西。當我們心愛的人忽然死亡時,我們便會理解 米爾頓 ( John Milton ) 於《失樂園》 ( Paradise Lost) 中所表達的憤怒──原來任何人都會成為「這頭凶殘怪獸的食物」。 無論一個已死的人先前活了多久,那些有思想的人,就會明白 凱普萊特夫人 ( Lady Capulet)為何對茱麗葉感到如此憂傷︰「 死像一陣未秋先降的寒霜,摧殘了這一朵最鮮嫩的嬌花。 」但我們卻設法忘記一個無可推諉的事實,就是我們遲早都要被這頭「 凶殘怪獸 」吞噬。在風調雨順的日子,死亡尤其顯得毫無威脅可言。 耶 穌曾講過一個比喻,有一個遇著大豐收的財主這樣對自己說︰「我的出產沒有地方收藏……,要把我的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要對我的靈魂說︰『……你有許 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樂罷。』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 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十二16~21) 死亡最嚴重的後果,並不是人生苦短這麼簡單,而是死亡之後所發生的事情。聖經說︰「死後且有審判。」(來九27)對我們這些基督徒而言,死亡已失去其鈎,因為基督已代替我們受死和復活了。究竟誰能憑著自己一生所作的事情,得以滿有信心地站立於基督的審判台前,毫無悔疚和羞恥,只有喜樂呢?到了那一天,深信必有人流著極其懊悔的淚水。 有 一天我必要站在我的主和救主面前,而且這一天又越來越近,每當我想到這個既嚴肅又可怕的事實時,我就常感到不知所措。我知道神對我的愛既沒有限量,亦存到 永遠;雖然祂是我的救贖主,但也是我的創造主,祂賜我匆匆的一生讓我管理,因此我將要向祂交待我所作過的一切事情。感謝主,神應許要「擦去……一切的眼 淚」(啟七17;二十一4),而每一個真心信主的人都「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四5)。神藉著基督完全地償付了罪所帶來的懲罰,赦免了人的罪,因此那時不再有眼淚,只有永恆的福樂。 無 神論者認為「死就是一了百了,一切感覺不復存在」,並試圖說服自己和別人接受這樣的見解。但自遠古以來,人類不論屬於甚麼民族,均深深地認定死亡並不是人 類存在的終結。人類按照其本能,得以知道人是個有靈的個體,人憑著肉體住在地上的日子十分短暫,肉體終會死亡,但靈仍然存在;人若要否定這本能,就不得不 花費九牛二虎之力。除了聖經的見證之外,我們亦可以按照科學的角度來輕易地證明這個人所共知的信念。 我 們的思想能明白「真理」、「公義」或「恩典」這些不能觸摸的概念,這是毋庸置疑的。人類每一天都要明白和運用數以百計類似的概念,這些概念不能以實物形 容,沒有具體的形態,不佔有任何空間,明顯也不屬時間和感官這些可供具體觀察的科學範疇。沒有一件實物能產生和秉持這些思想,這是顯而易見的,這亦解釋了 為何腦袋並非一切思想的來源,因為我們不會等待腦袋吩咐我們作它要我們作的事!我們的思想,源自我們──也就是住在肉體裡頭,有靈又有魂的個體。 事實上,一切思想都屬非物質領域,沒有任何空間位置和具體的形態,因此結論清楚不過︰人乃是非物質領域的個體,住在一個短暫而屬物質的驅體之內。人(而非其腦袋)就是其思想的創構者和維護者。 雖 然死叫人離開其賴以住在地上的驅體,靈與魂(也即是人的真我)卻不會也不能消滅。動物的情況是如何的呢?我們與牠們一樣有驅體,而且在表面的身體表徵上也 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而衍生出進化論這類既可笑又不合乎科學的理論,但人類與動物世界之間,存在著巨大而永不能相合的差異,這是甚麼呢?曾經為無神論者、 現已成為基督徒的Mortimer J. Adler,在其著作《The Difference of Man, and the Difference it Makes》中指出,人有能力構想出不屬物質領域的概念,並以言語將之表達出來,由此可見人類與非人類生物之間存有莫大的差異,大得連進化論也不能消弭。 我 們可以用很多其他的方法,來證明我們的思想並非源自腦袋,例如按著常理而言,我們不會因著人擁有道德倫理觀念而稱讚腦袋,正如我們不會「誠實」來形容肝 臟,或用「缺德」來形容腎臟一般。再者,人也不能用「我的腦袋吩咐我這樣做」來作藉口,因而不用為自己的思想或行為負責。人得以甘願地付出無私的愛、愛慕 真理和美善、憎恨邪惡,和尋求終極的滿足,這一切皆不是源自身體任何一部份(包括腦袋)的原子、份子或細胞。 對一個人的真我而言,身體不過是個暫時的居所,也不過是讓人生活於物質宇宙中的工具而已,因此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死亡就是人類意識存在的終結。反而我們可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死亡可將靈與魂從身體中釋放出來,體會另一個更真實的層面。 死亡無疑為我們的身體帶來終結,但身體的死亡不會使靈與魂消滅,因為它們並不屬身體,它們存在於身體裡,並作出有意識的選擇。而這些選擇的責任,則由思想者(而不是身體)承擔,因為他要對自己的思想、言語和行為負責。 大約250年前, 勞威廉 (William Law) 提及一個「很富有而忙碌的年輕商人」,這人「將於35歲時去世」。當這人的朋友到來向他表達慰問時,他說出以下的話︰ 「你們以憐惜的眼神看著我,並不是因為我未準備好面對那位活人死人的審判者,而是因為我快要將一門很賺錢的生意,留在我的墳墓旁……。世上還有哪事,比這更愚拙呢? 當我們的朋友Lepidus 正為著參與筵席之緣故而悉心打扮時,他便突然去世了。難道你們認為,他未能於去世前參與那場筵席,這就是他的痛苦嗎?對我們而言,飲宴、事業和享樂等似乎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只要死亡一臨到,這一切就要顯得何其渺小……。 倘若我現在就要進入神的喜樂之中,難道要因著這事於我40 歲之前臨到我身上,便感到哀傷嗎?當我還未有機會進一步討價還價時,進天堂會否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 倘若我是其中一個失喪的靈魂,但我要到年老並十分富足時方才體會這真相,難道我還有甚麼原因來為此歡喜嗎……?審判正是我下一件要面對的事情,永恆快樂或痛苦快要臨到我身上,於我而言,世上一切的享樂和興隆皆仿如無物……。 但親愛的朋友啊,叫我感到驚奇的,就是我不常想到這些事……!小小的健康問題,或商店的生意不佳,竟能促使我們對這些重大事情無動於衷,但這些事情卻又如此飛快地臨到我們,實在十分奇怪!」 自殺的人,幻想自己可藉此了斷人生的種種痛苦與悲傷,但其實他所踏上的,很可能是一條引向永刑的道路。而其中一件叫他永遠懊悔的舊事,就是他拒絕了基督的贖罪恩典,並自行了結生命,從而失去了得救的最後機會,斷定了自己的終局! 基督曾藉著兩個人物的生與死,刻劃出每個人於死亡之時皆會面對的兩種命運,或是這個,或是那個。這個並不是以虛構人物組成的寓言故事,乃是真實的,因為其中一個人物是有名字的(在基督所說的寓言故事中,那些人物是沒有名字的)。祂這樣說︰ 有一個財主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又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被人放在財主門口,要得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零碎充飢……;後來那討飯的死了〔與其他得救的人一同獲亞伯拉罕的熱切歡迎〕……,財主也死了〔縱然財富萬貫,也不能叫人的壽數多加一刻〕……,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的望見……。(路十六19~31) 無論一個人可活多久,一生的年日始終十分短暫。雅各說︰「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四14)摩西說︰「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10) 與那了無窮盡的永恆相比,人一生的平均壽數如同無物。當我們以這個永恆的角度來過我們的生活時,便能夠清楚明白,世人用短暫的享樂、名譽和權力來換取火湖 中的永刑,實在十分愚拙,耶穌認為這樣的選擇甚為短視和不美︰「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太十六26) 年少的摩西運用了永恆的角度來面對抉擇︰「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來十一24~27)另一方面,很多人卻以「在天堂永遠與主同在」的福份,來換取地上短暫的好處。 短暫?這是不錯的,因為撒但曾於「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基督看(路四5)。從永恆的角度來看,天下的萬國只存在於霎時間。若有人要從撒但(林後四:4稱之為「世界的神」)那裡得著轉瞬即逝的尊榮,因而棄絕主,放棄天上的永恆賞賜,他很明顯是個愚拙人。 我們可以從但以理的例子,明白到地上的榮譽不過是捉影捕風。伯沙撒王讓但以理在不用作出任何信仰妥協的情況下,使他「身穿紫袍,項戴金鍊,在我國中位列第三」(但五16),但以理卻這樣回答說︰「你的贈品可以歸你自己,你的賞賜可以歸給別人。」(17節)他知道王的國將於數小時內終結。 但伯沙撒王卻如此下令︰「人就把紫袍給但以理穿上,把金鍊給他戴在頸項上,又傳令使他在國中位列第三。當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殺。瑪代人大利烏……取了迦勒底國。」(29~31節)這可說是歷史上其中一件最短暫的升官個案!再者,世上的一切獎賞皆不能存至永恆。 當 基督徒面對從人而來的稱讚時,不知應否刻意追求或接受的時候,他們當以「你的賞賜可以歸給別人」的心態來予以回應。很不幸的是,教會卻不斷爭取世上的榮 譽,讓很多基督教領袖得以自詡一番。現今有很多牧者、傳道人、作家和基督敎領袖在其名字上加上虛假的博士名銜,並堅持要求別人這樣稱呼他們,但其實這些名 銜不過是從「 文憑工廠」中購得,這可說是現今福音派的一大醜事!倘若他們堅持用永恆的眼光來看事物,就不會陷入這虛浮的試探中。 沒 有任何一件事,比這個永恆的眼光更能推動我們與別人分享基督的福音。我們每天遇見不同的人,他們的靈魂永不會消滅,他們即或在神面前享受永恆的福樂,即或 接受永遠的刑罰。但願我和每一個庇哩亞人,都緊緊地將這永恆的眼光持守於心中,將更多的人從那引向滅亡的道路中拯救出來,引導他們走那條引向永生的窄路。Read more
feature article
Como parte de la naturaleza pecaminosa heredada de Adán y Eva, toda la humanidad está plagada con una obsesión epidémica de "pensar solamente en asuntos de la tierra en que vivimos" Encerrado en ésa perspectiva, "los hombres dan sus nombres a sus tierras" (Salmo 49:11) como si sus días en...Read more
feature article
Mystic Madness: Spiraling Down into the Pit [Excerpts] In spite of all the warnings being sounded in the church by various discernment ministries concerning the occult connection to centering/contemplative prayer, the practice is gaining, not losing, strength in the Evangelical church. But we’re merely looking at the beginners – the...Read more
TBC Today
This is the pdf version of the August 2007 The Berean Call .Read more
newsletter

Pages